乡村是群众共同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宁老庄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对群众“赋权、赋能、赋力”,探索出一条乡村建设新路径。
为群众“赋权”,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注重激发农民群众对村庄共同体的身份认同与责任意识,围绕形式多样、持续灵活的公共参与计划拓宽农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赋权渠道。重视规划先行,邀请农民群众参与制定和美乡村发展规划,凸显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依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开展“一约四会”协商活动,讨论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村规民约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为群众“赋能”,从见证者向实践者转变。通过常态化开展清洁农家和美丽庭院户评比表彰活动、召开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等活动,扩大群众对宜居生态保护与宜业经营的知晓度,提升农民基本知识素养。通过定期联合阜阳市农业学校、颍泉区技工学校借助项目下乡、科技下乡和定制化培训等提升农民就业谋生技能。通过积分兑现、常态化开展评比活动等方式,多层次提升群众参与式建设能力,巩固和美乡村参与式建设成效。
为群众“赋利”,从服务者向受益者转变。吸收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拓宽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残疾、留守妇女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渠道。强化与企业合作,借助财税政策吸引资本下乡,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与现代农村服务业,以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高质量就业,减轻农民参与公共事务建设和美乡村的后顾之忧。2023年,宁老庄镇开发光伏公益岗位237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61人,“132”工程就近就业44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