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聚焦精准要义 创新产业扶贫方式
2017-06-15 19:03:37
在贫困户增收方面,探索了三棵树、两亩田产业扶贫方式。三棵树,即在宁老庄镇,利用贫困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资源,推广种植梨树、桃树、枣树,发展庭院经济。通过财政投入从镇域专业种植合作社购买果苗发给贫困户,每户10棵以上,由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挂果后或大户统一购销或贫困户自销。目前,已种植果树2.72万棵,惠及贫困户2360户。两亩田,即在宁老庄镇,利用S256省道两侧的十里桃花谷项目,企业拿出流转的1000亩土地,并无偿提供果树、化肥农药和栽植技术、统一销售,交大田村、长营村2个贫困村的贫困户承包管理,每户2亩、一包5年,收益分成比例3:7(第一年贫困户在田间可套种农作物,收入归贫困户;第二年桃树挂果期,按每亩1000斤销售平均价格为企业所有,余下由贫困户所得;第三年后,按每亩2000斤销售平均价格为企业所有,余下由贫困户所得),同时企业购买国元农业保险,受灾补偿与贫困户55分成,目前已签约370户。
在贫困村集体增收方面,采取财政投入、村级作为主体,形成贫困村资产,通过入股、租赁或发包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工作中探索三种方式。一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企业(大户)+贫困村方式,在每个贫困村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建设村级产业扶贫基地,作为贫困村集体资产,与企业大户签订发包租赁协议,每年固定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5万元。2016年投入1200万建设2处标准化冷库出菇房、3处蛋鸡养殖车间、120座标准化蔬菜大棚,作为24个村集体资产。今年投入800万元,建设冷库、蔬菜大棚、獭兔养殖车间、购买农机入股专业合作社等,作为其余16个贫困村资产,实现40个贫困村全覆盖;二是财政支农资金+企业(大户)+贫困村模式,将财政支农资金拿出不低于30%的比率折股量化,作为贫困村的股金入股到被补贴企业,合同一签五年、半年一分红、每年分红保底1万元,目前7家企业与7个贫困村签订入股合同,上半年每村入股收益5000元已到位;三是农发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资金+企业(大户)+贫困村模式,通过农发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投入,企业与贫困村签订协议,企业按贴息额的10%分4年在经营利润中返还贫困村,3家企业与宁老庄镇长营村等3个贫困村签订协议,已返还贫困村1年期利润3.7万元。

文/ 梁杰 宋金亮
上一页:颍泉区与深圳前海中世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约.. 下一页:副市长黄珍到颍泉区巡视中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