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徐飞鹏 武红利 摄影| 戴冰
昨天上午,本市召开大会,表彰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市委书记蔡奇强调,北京的各项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首善标准,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落实对口支援任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主持会议,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王伟出席。
五位代表作了发言。
援藏教师张大力“剪短腰带、勒紧了接着干”,与同事们一起办出一所西藏人民认可的好学校;
援疆医生李晟辉仁心仁术,视患者如亲人;
援青玉树前指项目管理办原主任王雪旺精打细算,把每一笔援建资金都花在刀刃上;
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长安,义不容辞地扛起社会责任,帮扶内蒙古困难群众脱贫;
首都师范大学京疆学院党总支书记林广成用心用情培养新疆学生,帮助他们成才。
他们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蔡奇动情地说,
“广大援建干部职工牢记北京人民的重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用真情、智慧和汗水全身心投入,生动诠释了“天下没有远方,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的志愿情怀,树立了北京的良好形象,不愧是北京人民的好儿女。
这次受表彰的先进个人,是援建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也是首都人民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援建干部职工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为民情怀,学习他们不畏艰苦、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勇于拼搏、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蔡奇强调,
“中央交给北京市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协作任务是光荣的政治任务,要带头以“四个意识”抓好落实。
要把握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工作规律,紧密对接受援地区实际,助力受援地区全面奔小康。
要探索与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有机结合,推动产业、资金、技术等向受援地区流动,进一步增强受援地区发展动力。
蔡奇要求,
“要助力受援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织开展好“携手奔小康”行动,把新增的资金、项目、举措集中到深度贫困地区。对接当地脱贫时间表,安排好支援帮扶计划任务,切实帮在关键处,帮在要害上。
要在凝聚人心、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进一步发挥优势和作用。依托首都公共服务资源优势,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人才等支援工作,增强援助政策的普惠度,提高当地群众的参与度、获得感,努力打造民心工程和民族团结工程。
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蔡奇指出,
“做好对口支援要有坚强后盾。要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关心、关爱、关注援建干部职工,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对援建干部的日常管理,确保他们在外平安。援建干部要树立首都干部忠诚、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国家部委和北京市领导陈刚、李昭、张工、魏小东、崔述强、柳纪纲、隋振江、闫仲秋,市政府秘书长李伟出席。知多一点
北京帮助受援地区170多万人脱贫
识政君(ID:PoliticalInside)获悉,北京市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协作任务,包括西藏、新疆、青海、河北、内蒙等全国7省区的74个县(市、区、旗),另外还有沈阳等8个合作省市,是全国支援合作地区最多的省市之一。北京对口支援的多是“老、少、边、穷”地区,74个县中有68个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
“十二五”以来,北京累计完成援助项目2000多项,帮助受援地区170多万人实现脱贫,改善了近100万人的居住条件,医疗支援也惠及上百万群众。
100名援建干部职工获“先进个人”奖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授予王民等100名同志市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授予西藏拉萨指挥部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等6个单位市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授予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9个单位市对口支援工作社会贡献奖
授予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对口援建和区域合作办公室等30个单位市对口支援工作组织奖。
张大力、李晟辉、王雪旺、刘长安、林广成先后作交流发言
先进个人代表
天下没有远方 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
援藏教师 张大力
三年前,我和我的团队来到了拉萨,眼前的学校,只是一片200亩的巨大工地。进藏第二天,我们就一头扎进了重重困难中,开始了援藏征程。建校之初,我们从早到晚每天至少在学校奔波2万步,由于缺氧,大家走几步,就要连喘几口粗气。缺氧和低气压让我们的体重快速下降,我们剪短了腰带,勒紧了接着干。
两年来,学校就像我们亲手抱大的孩子,看着他茁壮成长我们欣喜不已。我们的学校由原来的大工地成为自治区最美丽的学校。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我们亲手招收的第一批学生高考录取率达到了100%。
我们感谢北京,因为北京给了我们和藏族同胞共同筑梦的经历;我们怀念拉萨,因为那里有我们挚爱的学校、有我们挚爱的学生。
先进个人代表
仁心仁术暖边疆
援疆医生 李晟辉
我工作的那所医院在和田,一个靠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每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有的时候风沙太大,连手术都不能进行。
我所在的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妇科,虽然医院硬件设备不落后,但专业操作人员奇缺,技术手段不完善,一些北京常见的微创手术很多医生不敢上手,还在用落伍的开刀方式。我自告奋勇,积极开展科室里的一些重要手术,按照北京的诊治流程开展工作并进行示范,每月安排200余例手术,几乎每天都安排门诊。现在,我所在的科室已经达到了自治区先进水平,南疆地区的领先水平。
援疆工作结束时,我们医疗队全体队员,凝望着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竟然是那么依依不舍,几乎每个人都留下了眼泪。当地的各族群众,身着艳丽的节日服装来送我们。我们的汽车开出老远了,可他们还是站在原地远远地望着我们,一直挥动着手臂……
先进集体代表
以首善标准用心用情抓好每个援建项目
援青玉树前指项目管理办原主任 王雪旺
为把援建项目选好,我们深入各个现场,熟悉州情县情乡情,和当地干部及农牧民促膝交流、了解需求和发展意愿。一些难以预料的危险也如影随形。有一次,去治多县调研途中,我们刚停车休息,突然发现有几头高原狼围拢过来,头一次在野外近距离遇到这种凶猛的动物,我们都缩在车上不寒而栗。万幸的是,狼群转了几圈就迅速离开了,但我们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类似这样那样的危险,在我们援建经历中还遇到过不少次,但我们都没有退缩。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我们逐渐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摸清了玉树的长远发展需求和扶贫脱贫着力点,把每一笔援建资金都花到刀刃上。
作为北京援建干部,我们坚持首善标准,严把援建质量,确保北京援建项目能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在一茬一茬援建干部的艰苦付出下,玉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眼前这些援建成果,我们每一位援青干部都内心激荡、无比骄傲。
社会贡献奖代表
做有担当的民营企业
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长安
2015年,了解到乌兰察布有“中国马铃薯之都”的称号,但马铃薯发展处于低端产业化水平,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深加工技术提升附加值,而这正是我们公司的技术优势。尽管已经把大部分资金投到别的项目上,我还是果断决定向乌兰察布投资5亿元,上马铃薯深加工项目。
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项目如期投产。 每年可加工16万吨马铃薯,年利税可达8000万元。看着400米长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的流水线,将一车车排着队的土豆加工成一袋袋包装精美的薯条,发往全国各商超、网店和世界各地,心中充满着欣慰。同时我们还实施了“四个一百”精准帮扶措施:通过订单扶贫,让当地100个贫困户稳定增收;通过就业扶贫,实现100个贫困人口彻底脱贫;通过爱心帮扶,让100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安心上学;通过金融扶贫,让10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
组织奖代表
让边疆青年都拥有一份家国情怀
首都师范大学京疆学院党总支书记 林广成
新疆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是对口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师大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专门成立了京疆学院,总培养人数占北京市总任务的54.4%。
两年下来,京疆学院很多学员和老师都成了知心朋友。时任首师大党委书记的张雪同志,不仅给学员们上党课,还参加了每一个支部的党员发展会。她经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学员,关心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没有落下一次接送站,学员们都亲切地叫她“雪妈妈”。
学员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了单位的认可。学员图迩孙巴克来培训前是个近40岁的大龄无业青年,靠做临时工和领贫困救济生活。他说:“经过在京疆学院的培训,我入了党、当上了学前双语教师、挣了固定工资、买了房子、娶了媳妇,是北京改变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