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祀和追思先人的日子。4月5日上午,欧阳修像碑修缮落成揭幕典礼仪式在古颍州西湖遗址阜阳生态园会老堂举行,100多位阜阳籍欧阳修后人寄托哀思,缅怀先祖欧阳修。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生在四川绵阳,祖籍江西吉安,在他66年的生命中为官长达40年,一生在朝在野,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内外,几十个省市,但这两个地方却没有他在颍州的次数多,对颍情有独钟,一生曾来颍州八次,以颍为家,写下了与颍州有关的92首诗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桑子》,并把自己的第二故乡安在了颍州。

仪式上,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兴武说道,千余年来,欧阳修已经从一个人演化为一个文化符号,一座文化丰碑,穿越时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递下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这是欧阳修笔下灵秀的颍州西湖。而今,经过世代传承,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已深深地烙印上了欧公为人为政为文的典范。
阜阳市古颍州西湖欧阳修研究会秘书长、欧阳修第三十五代后人欧阳其平说,今日清明,恰逢欧阳修诞辰1011周年,通过举办欧阳修像碑修缮落成揭幕典礼这样的活动,追思欧公,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先祖为人高风亮节,为官清正廉明,为文华章在世,把先祖留下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世代传承。

会老堂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载,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自扬州移至颍州。熙宁四年(1072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寓西湖六一堂。翌年4月,前副相赵概以八十高龄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来访欧阳修,知州吕公著也前来看望。欧阳修、赵概、吕公著三人会于此堂,饮酒,赋诗,故名会老堂,知州吕公著为此堂题匾额曰:会老堂。会老堂在历史上曾经多次维修,清乾隆时又作过较大修整。1982年初,省、地、县分别拨款对会老堂进行维修。堂内现存明、清时期碑记4方,分别记述了历史上对欧阳公祠、西湖亭、西湖书院的修建情况。欧阳修后代把会老堂作为欧阳氏宗祠,堂中石壁上立有欧阳修石刻像碑,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题诗和晁悦之、李叔端题字。

余波 史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