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试验区纪工委在开展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行动中,突出拧、拉、开、提、斩、建六个字,严查扶贫领域蝇贪蚁腐。
传导压力,拧紧两个责任螺丝钉。一方面,党工委多次召开基层站所长和村书记会议,及时传达党中央、省市区党委和纪委关于严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会议精神,指出凡是敢向扶贫资金伸手就决不客气,这是党中央、中央纪委的重大决策和鲜明态度,各站所长和村书记要充分履行主体责任,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另一方面,纪工委关口前移,在事中监督上狠下功夫,重点督查产业奖补、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等领域惠民资金发放管理中是否存在虚假申报、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的问题和失职渎职行为,把压力传向最后一米。
提升素质,拉响警示教育警报器。一是利用政策讲解、案例通报、播放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二是紧抓警示约谈工作,全面梳理被约谈单位在明察暗访,检查考核、信访排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要实行定期案例通报制度。选择身边的、眼见的典型案件予以公开曝光,切实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自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已开展警示教育会3次。
拓展渠道,开通排查线索直通车。构建来信、来访、网络、电话四位一体举报平台,通过网站、微信、QQ等媒介,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并在管委会、行政村设立精准脱贫举报牌、监督牌。对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统一归口接收、登记,建立专项台账,做到有反映必受理、必登记、必查核。目前已摸排线索4条,核实4条。
深入一线,提升重点环节透明度。经常性的开展入户调查活动,通过听取汇报、个别访谈、走访查看、查阅资料、组织暗访等方式,对产业奖补、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等领域惠民资金发放管理过程是否合法合规合理,从而虚报冒领、侵吞挪用、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与民争利的问题,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透明度。
精准执纪,斩断贪腐黑手不手软。试验区纪工委组织了2次扶贫领域专项监督,发现了两河村落实危房改造政策不到位,1处危房没有拆除,诫勉谈话1人;两河村扶贫督查整改落实不到位不及时,约谈通报批评3人。
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堵漏洞。通过认真梳理扶贫领域涉及群众利益、资金项目、惠民实事等事项中的漏洞不足,进一步强化各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确保在项目的实施中、资金的使用中,层层有人负责,层层有人监督,层层有人把关,层层不出问题。财政、农经、村监委的监督管理作用,督促农村干部严格履行财务手续,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深入推进政策公开、基层办事公开、政务村务公开,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权力运行的制约,推动镇村两级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堵塞制度缺陷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