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颍泉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热心群众、爱心企业,他们默默地做着“暖心事”,他们是黑夜中的一束亮光,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温暖着你我,感动着每一位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战士,也让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打印室“开张了”
“各位村民朋友,为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我村免费为您的孩子打印学习资料。”这一消息,迅速在宁老庄镇马窝村村民中流传开来。为了解决学生打印资料难的问题,马窝村的两委干部想方设法购置了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准备了打印耗材,为村内在家学生提供资料打印服务,实现了防控与学习两不误。负责为孩子打印资料的村干部杜磊说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习可不能耽误。对我们来说,就是多用点纸和墨,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自开展这项服务以来,马窝村已为30多名学生累计打印了1800多页的学习资料,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爱心口罩”捐农家
“杜书记,现在买口罩也不方便,这些口罩是自己买的,我把它捐出来,请你们发给咱们村的老百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健康多一份保障”。前不久,宁老庄镇马窝村的村民杜雷将6000只口罩送到村党总支书记杜运伟手中。这可帮了村里的一个大忙,村里买不到口罩、群众又急需口罩。在杜雷的热心帮助下,村民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个爱心口罩,村民的健康又多了一份保障。
1300多公里外的牵挂
伍明镇三门村外出务工党员李光杰,由于疫情防控滞留在广州,但他一直心系家乡,多次打来电话关心村里疫情防控工作,在得知可以通过党支部捐款后,一次性捐款3000元。“我这点钱不算什么,身在远方,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早日战胜疫情,我也可以早点回家看看!”李光杰说。国家有困难,人民有需要,他觉得尽绵薄之力实在是不足挂齿。
草莓变身“网红果”
闻集镇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正值销售旺季的草莓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草莓一度出现“走不出去”的情况,农户一筹莫展。许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伸出援手,加入帮助草莓销售的队伍中。颍泉农商行采购2万斤送社区,好邻里超市采购草莓送顾客,区政协委员代表采购草莓慰问一线人员,志愿者协会采购草莓为阜城老人配送、安徽农金的电商平台助力草莓销售……他们有的号召职工积极购买,有的积极转发销售信息,有的当起了义务配送员利用下班时间帮助农户送草莓……在多方的努力下,草莓日销售量从年初的11万斤达到现在的18万斤,草莓从“滞销果”变成了“网红果”,种植户的脸上笑开了颜,以草莓产业带动的脱贫户乐开了花。
奖学金抗疫情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2月29日上午,一名男孩走进了周棚街道常营社区,将用奖学金购买的防疫生活物资送到社区干部手上。据了解,这位捐款的男孩是阜阳成效中学的学生王建坤,是一个热爱学习、阳光四射的大男孩。当问到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也看到社区志愿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内心觉得很感动,也想着能为这次疫情做出一点贡献,便捐出自己的奖学金来为志愿者购买防疫生活物资,希望能够为家乡做一些事。”疫情面前无小我,王建坤的行动展现了当代学生的责任担当,也温暖了许许多多奋战在防控一线工作者的心。
便民服务点真便民
在行流镇大庙村刘营,爱心人士刘志仓看到群众购买必需品不方便,便跟村里沟通,由自己负责采购蔬菜、水果,设立便民服务点,以绝对的优惠价格销售,这样的爱心之举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每天早上四五点,刘志仓便开车货车到瑶海采购西红柿、花菜、豆角、草莓、苹果、鸡蛋等,8点多群众便可以在刘营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在刘志仓的带动下,大周村、新闸村、冯杨村、柳河闸村等陆续都出现了便民服务点,不少爱心人士成为了“菜递员”,每天早起进货,以实惠的价格为乡亲们提供暖心的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暖心汤战疫情
疫情防控期间,阴晴不定的天气,给各个检查点的抗疫一线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中市街道惠泉社区爱心人士、关工委委员姜丽影看到大家在风里受冻,于心不忍,立即将自己价值一千多元的原料捐出来煮制成养生茶饮,为社区20余个检查点的一线值勤人员送上暖心汤,让他们安神解渴,清热降火,提高免疫力。“看着大家喝上了热汤,我心里很高兴。接下来,我还会继续为大家送出暖心汤。”她满足地说道。
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是不同战位的“战斗者”。大“疫”当前,一线的坚守仍在继续,暖心的故事仍在上演。我们坚信太阳不会因为乌云而暗淡,春天不会因为疫情而迟到,有党员、群众并肩战“疫”,心手相牵,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