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颍泉区围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及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民生工程建设。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文明和群众生活品质双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科学布局,建设美丽乡村。坚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宜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力度。全区统筹投入2.82亿元资金,完成4个乡镇政府驻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25个省级美丽中心村整治建设。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庄硬化、亮化、美化。积极发挥农民投入主体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扩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激发农民主体参与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干部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加强党建引领和结对帮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聚焦产业融合,加快乡村振兴。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以“四带一自”民生工程模式为抓手,共投入各级资金8114万元,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75个,带动贫困户4038户,开展自种自养贫困户13051户。扶植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特色种养基地,促进广大群众和各类劳动者就业。不断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激发镇村干部发展热情,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探索建立符合颍泉特色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加速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村民逐渐富裕起来。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幸福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聚焦生态文明,优化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显著标志。全区财政投入14191.5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开展农村“三大革命”为抓手,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坚持“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区处理”全域覆盖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科学布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建立筹资筹劳、政府奖补、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长效投入机制。建立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让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