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十年|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2022-08-29 14:48:25

 8月26日,记者从“安徽这十年”粮食生产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粮食产量已连续五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4位,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今年夏粮再获丰收,总产增量居全国第一,质量等级和食品安全指标近10年来最好。

  这十年粮食综合产能实现百亿跨越

  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介绍,我省粮食产量已连续五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4位,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端稳中国饭碗持续贡献安徽力量。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呈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的可喜形势,总产增量居全国第一,质量等级和食品安全指标近10年来最好。”卢仕仁说,当前秋粮生长已进入中后期,长势总体良好,具备夺取丰收的苗情基础,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这十年,粮食综合产能实现百亿跨越。我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粮食产能实现从700亿斤到800亿斤的跨越。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964.4万亩,产量817.5亿斤,分别较2012年增加481.4万亩、108.9亿斤。

  我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落实到地块,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55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加快推动“小田变大田”改革,全省“小田变大田”面积1460万亩。全省共有国家级制种大县1个、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4个,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8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全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29万亩

  这十年,农民种粮收益持续显著提高。我省将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作为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举措,重点围绕小麦、水稻两大口粮作物,构建“单种、单收、单储、单加工”的生产发展模式,每年制作并公开发布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市场主体“按图索粮”,平均每斤溢价10%左右,实现优质优价。

  “今年夏粮喜获十九连丰,单产、总产再创新高,据调查测算,扣除农资、人工、机收价格上涨等影响后,小麦亩均净增收达150元。”卢仕仁介绍,我省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形成沿江、沿淮和环巢湖三大优势区,稻虾综合种养成为农业领域呼声最高、底色最靓的新业态之一。截至目前,全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29万亩,稻虾种养面积和小龙虾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普遍实现“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

  我省认真执行国家收购政策,切实发挥最低价收购兜底功能,创新出台省级临时收储、补贴加工企业收购、去库存补贴等措施,确保“种粮卖得出”。支持各类收购主体发展,建立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市场化收购已成为主渠道,优粮优价格局逐渐形成。

  去年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储备粮252万吨

  这十年,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蓬勃发展。2021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3027亿元,位居全国第三,较2012年增加1424亿元,增幅达88.8%。发展小麦、稻米、玉米等10个产值超千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仅去年一年,引进项目902个,投资总额2673.26亿元、同比增长48.5%。

  目前,我省粮油类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占比43.3%,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49家,占比34.9%。全力打造“皖美粮油”公共品牌,全省拥有118个“安徽好粮油”产品、40个“中国好粮油”产品。已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近三分之一的农产品销往沪苏浙。

  这十年,应急保供底线最大限度扎紧兜牢。2021年全省人均占有粮食668.7公斤,较2012年提升57.7公斤,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85.7公斤,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储备粮252万吨,超过国家下达任务32万吨,能够满足辖区内全部常住人口3个月市场供应量。全省设区市共建立成品粮油储备7.6万吨,满足合肥市与其他设区市主城区人口15天、7天以上市场供应量。推动社会责任储备建设,企业已建立储备21万吨。各级各地均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全省认定应急加工企业361家,日加工原粮能力2.48亿斤,布设应急供应网点1719家、应急配送中心102家,实现城乡全覆盖。


上一页:【安徽这十年】安徽粮食生产十年之变:综合产能实.. 下一页: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 系列主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