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基层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者,必须事先做好功课,结合正在实施的政策措施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群众在思想上受到启发,进而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言之有物,以文化人,使宣讲“接地气”。言为心声,话如其人。比如,群众对收入分配、就业、养老、健康等民生问题很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回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其实,基层群众也正等着盼着各级各部门的宣讲,想听听党的二十大都有哪些好政策,看看未来规划了哪些美好的蓝图。
作为基层二十大精神宣讲者,要多讲暖心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倾听群众心声,用大白话、贴心话、暖心话引导群众认知和认同,做到“接地气”、有温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写好诗后给老太太读,如果听不懂就重新写。宣传工作者也要像白居易那样,在学懂、弄通、做实的基础上,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成身边事物、通俗语言,要善用百姓话、多讲平常话,深入基层通俗易懂地讲,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让宣讲更“接地气”。
言之有理,以理服人,使宣讲“有底气”。唯有将“理论观点”变成“朴实道理”,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党的政策才能传到千家万户,才能确保群众学得深、听得懂、能领会。作为基层二十大精神宣讲者,要善于把深奥晦涩的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既讲国家发展的“大道理”,也讲关乎人民群众柴米油盐、冷暖安危的“小故事”,让大国和小家在理论宣讲的过程中,更好地联系起来,推动亿万人民群众紧密团结起来。
讲好“大道理”,要善于用小喇叭、小会议、小视屏、小册子,以更灵活的方式,一点一点地把“大道理”讲细、讲透,既能懂得起,也能用得上,更能有感悟,在田间地头和村民讲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工厂车间给工人讲安全生产、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校园课堂向师生讲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宣讲员要用最真实的故事、最朴实的语言、最深厚的情感,讲出最精彩的内容,这样的宣讲才有底气,才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化作“接地气”的乡土语言送进群众心窝里,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掷地有声。
言之有情,以情动人,使宣讲“聚人气”。“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带着使命讲、带着感情讲,要懂群众语言,多从实际出发,打开宣讲的“突破口”、找准宣讲的“着力点”,创造性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用真实的情感力量感动人心,促使人们从思想上认同,在情感上共鸣,在行动上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作为基层二十大精神宣讲者,面对反反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要深入践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落实防控措施,筑牢群众安全健康防线,宣讲者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群众看在眼里,就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春风化雨中激发共鸣,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形成学习贯彻落实的浓厚氛围,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工作的持久动力。(作者 李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