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您好,帮忙查下,我是不是网逃?”
民警:“您好,是的,留下吧!”
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就在派出所真实上演。
“我是不是网逃?” “是,留下吧”
5月8日傍晚,一男子来到黄石市公安局新港分局韦源口派出所,请民警帮忙查询“是不是网逃”。
值班民警刘亦奇通过查询,确认该男子名叫谭某军,系网上追逃人员,“是,来了就留下吧!”民警回复,随后将其控制。
原来,该男子曾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使用,因接到公安机关电话称其是“网上逃犯”,才有了开头一幕。
经查,谭某军因涉嫌网络诈骗被上海警方列为网上逃犯。目前,民警已联系上海警方,正在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带你弄清楚“跑分”
01
什么是“跑分”?
所谓“跑分”,是利用正常用户的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账号替别人收款,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非法资金转移的渠道。
02
“跑分”到底违不违法?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跑分行为人通过将自己合法账户提供给犯罪分子,供其将违法所得分流转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来源和性质的,可能会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跑分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主动为其跑分洗钱的话,符合以下行为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警惕“跑分”陷阱
生财应有道!不要被网络上高额收益诱惑,出租出借出售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电话卡。一旦被不法分子用于违法犯罪,不仅自己会成为犯罪“帮凶”,还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为自己的人生抹上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