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高度重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组织“五老”紧跟时代步伐,永葆忠诚本色,继续担当作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新发展、呈现新成效。
聚力宣传引导,提升思想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关工“五老”实际出发,精准制定“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引导动员全区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同志,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聚力“三所一室”,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三所一室”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五老”发挥优势、展示作为、服务大局的平台,助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建成“五老调事室”20个,接待群众214人,成功化解矛盾108起;银发农技服务所21个,参加“五老”130人,科技联系点19个,农业科技劳动教育基地14个;“夕阳红乡村文明讲习所”20个,开展移风易俗41期,制订乡规民约23个,参与环境治理123次;“‘五老’法治诊所”1个。
聚力助弱帮困,提升关爱帮扶水平。着力实施“五老”关爱工程,开展“济困帮扶”行动,协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所能及为困难青少年、留守儿童和事实孤儿提供“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助业”等方面的援助。2022年,全区共有26家企业、25位个人参与捐助,资助学生397人、101.47万元。行流镇关工委成立爱心企业联合会,将每年8月份定为“爱心助学月”,对困难学生进行对接帮扶。累计捐款18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子300余人次,被安徽省关工委授予“教助结合先进单位”。
聚力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注重发挥农村新型经济体和青年创业带头人的科技引领作用,通过开展科技报告会、技术现场会、科普讲座等形式,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科技意识、提升科学素质,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拓宽致富渠道。全区已建立各类培训基地16个,进行各类培训77场,培训各类人员2160多人次。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认证绿色农产品54个、有机农产品8个,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聚力典型引路,提升示范带动效应。始终注重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对各类先进典型进行指导、总结、宣传,使之不断完善、提高、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推动引领作用,把“一花独放”转变为“百花齐放”,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颍泉样板群。“惠泉奶奶帮”志愿服务队获评省学雷锋先进典型,“四·九”起义纪念馆被授予第二批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关工委获全国“中华魂”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