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颍泉区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利用薄壳山核桃用途广、适应性强、收益期长的优势,紧抓国家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聚焦科技强林,加大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积极探索“一亩田、十棵树、百斤油、千斤粮、万元钱”栽植模式,合理间作套种、精细肥水管理、提高立体复合收益,达到树体生长健壮、坚果优质高效、产业稳步增长的目标,让“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产业之果”。
搭建产业与科研的桥梁。与亚林所、安农大、阜阳林技推广站就薄壳山核桃产业建立长期全面合作。参与国家林业局薄壳山核桃工程中心实施的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实施工作,落实“以草抑草”“无人机辅助授粉”“肥水一体化”“机械化采等项目任务。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开展技术推广,发挥项目作用。牵头申报实施6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明确成果完成单位为项目实施企业,由实施企业建设示范基地,组织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技术培训、观摩、示范。吸收先进项目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加以总结和推广。通过合作项目实施与研究,积累的平原地区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经验主要有5点,一是有效品种配置,合理设置株行距,科学简化整形修剪;二是应用实施肥水管控技术,加强日常管理,做实肥水管护;三是及时、规范处置生理病害和突发病虫害;四是开展林下复合经营,合理选择品种、肥料、农药;五是积极应用先进机械装备,在土地耕作、田间管理、作物收割、坚果采收等环节使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工,力求降本增效。
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农林复合。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从粮油安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的高度,提出“向土地要粮、向空中要油、向复合经营要效益”的发展目标。采取林粮(小麦)间作、林药(芍药)间作、林苗(山核桃营养钵苗)间作等复合经营模式开展经营,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实现了生产基地由单一树种栽植到种苗繁育、科学试验、林粮复合生产经营、产品加工等多功能转变。2022年经测产,辖区大丰收7年生薄壳山核桃YLC29,亩产鲜核果289.9kg(干核果208.7kg),林间间作小麦亩产562kg。亩均综合产值超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单产高、稳定性好、可推广、可复制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
积极开展合作,发挥三方合力。积极与省内外薄壳山核桃种植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信息互动。2016年大丰收合作社新建1528亩薄壳山核桃生产试验示范研究基地,引进亚林系列品种19个(品系)、安农系列品种7个及波尼、威士顿等品种(品系),着手开展薄壳山核桃品种物候期观察和区域试验工作,建立良种杂交子代观察选育区、良种苗木繁育区、良种丰产示范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区。参与组建了阜阳市薄壳山核桃产业协会、阜阳市薄壳山核桃产业科技特派团,为全市薄壳山核桃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与科研院所、地方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形成三方合力,共同开展良种选育、区域试验、薄壳山核桃物候期观察、虫情观测、实收测产等工作。
通过引用新技术,引领林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薄壳山核桃造林、营林水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增强林农栽植薄壳山核桃积极性。建成280亩的采穗圃,保存27个优良品种(品系),每年可提供优质穗条15万根,穗芽120万枚。薄壳山核桃示范基地提供长期就业岗位220个,每年临时用工65000人次,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增收8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