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巩固前期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今年以来,宁老庄镇紧扣“查、治、管”三个方面,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的方法,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现从“长治久清”到“长制久清”的转变。
高位统筹,“查”症结。压实责任,凝聚共识。为严格落实黑臭水体治理责任,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出成效,采用“书记抓书记”的工作方式,由镇村两级书记共同主抓辖区流域治污工作,凝聚治理共识。紧密协作,形成合力。成立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工作领导专班,按职责分工,常态开展实地勘察,结合实际,一塘(渠)一策,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高效措施,精准排查。采用“工作专班+网格员+群众”的方式,对辖区内沟渠、户外管、截污终端等存在黑臭水体或隐患处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确保症结查找精准、彻底。
分类施策,“治”根源。深挖清淤除根源。采用“机械+人工”,按照“底部未硬化的清淤见新泥,硬化过的则要见基础”要求,进行深挖清淤工作,确保清淤过后淤泥和黑臭水体不反弹。硬化修复强基础。对边坡出现损毁或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沟渠,进行及时修复或硬化处理,确保滋生黑臭水体的环境得到彻底清除,全面提升农村蓄水排涝、农田灌溉的能力。增设埋管通渠道。针对集镇、村庄生活聚集区沟渠滋生黑臭水体的情况,采用“垃圾清理+水车冲洗+埋管”的方法疏通渠道,同时,埋管硬化后集镇村庄道路变宽,进一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探索机制,“管”长效。建立机制,共同维护水环境。延伸“河长制”工作责任,采用“河长+渠长+网格员”方式,同步推进治水与管水。镇村两级河长在严格落实河长制的同时,延伸包保到农村小微水体,担任所挂或所在村辖区范围内的沟渠的渠长。严格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开展好日常及定期的监督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上报,确保存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强化宣传,提升水环境治理效能。通过村广播、微信群、板凳宣讲会等方式开展水环境保护和宣传活动,组建由老党员、老干部等代表组成的义务劝导队,劝导制止日常往河道内乱倒垃圾、排污等不文明行为,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沿河违章建筑、乱堆垃圾、河内违法设圈等现象,不断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