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积极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强区
2017-03-14 17:18:14作者:秦金宝来源:颍泉区政办

颍泉区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一核两园三带四区建设目标,大力实施旅游业加快发展工程,实现特色水城、生态绿城、繁荣商城三城合一,打造集商贸休闲、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红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力争十三五期间争创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旅游景区,若干个旅游乡镇、示范村和星级宾馆、星级农家乐。

突出一核引领。突出祥源·颍淮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核心作用,深入挖掘古颍州西湖和欧苏文化,引领带动颍泉区旅游业提档升级。一是发展定位。以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乐园为基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建设祥源·颍淮生态文化旅游区。景区规划面积约3600亩,将历史传承的地方多元文化与现代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开发建设既能传承历史,又能体现时代元素的精品文化旅游景观,力争3-5年,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国现代旅游服务业新地标,建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二是六大板块。围绕欧苏文化体验、生态休憩体验、游乐旅游体验、非物遗产展示、宋代情景购物、田园风情互动 六大板块,加快建设宋式建筑群、欢乐水世界、动植物园、儿童乐园、宋文化主题情景温泉、欢乐主题乐园和中原最美四季花海等七大地标性旅游景点,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新兴区,构建集文化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都市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集聚区。三是配套设施。为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和市场美誉度,优化旅游环境,实施北京西路西延和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建设1-2家星级主体酒店,鼓励地方特色农家乐集群发展。同时,加强具有颍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让颍泉的美丽可赏、可玩、可忆、可带。

打造两园高地。充分发挥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泉水湾湿地公园两大平台作用,大力开发农耕文化和湿地文化,打造两个AAAA级景区,积极发展具有颍泉特色的旅游品牌。依托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按照近郊都市农业、中郊优势农业、远郊生态农业的总体布局,围绕农业嘉年华、千亩生态葡萄采摘园、立体草莓采摘园、薰衣草观赏园、传统农业体验园、湿地休闲区、农耕文化博物馆、休闲渔业文化广场、水生植物观赏区、农家乐餐饮中心等项目建设,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农耕文化,感受特色农业,体验农家生活的平台,将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样板区,建成国家级科普实训基地,现代农业对外开放窗口、高新技术的孵化平台和推进器,成为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摇篮。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按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理念,突出湿地文化和皖北特色,充分发挥其生态休闲、排洪蓄水、农田灌溉等功能,将泉水湾湿地公园打造成黄淮海平原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典范,成为鸟类、两栖类种群生存的天堂,打造一个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休闲娱乐、自然野趣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成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从而改善颍泉人居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提高颍泉的旅游竞争力,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

做靓三带名片。依托区内水资源,深入挖掘水文化,做活做靓泉河生态示范带、老泉河景观带、颍河景观带,打造城区生态墙、水景观。一是泉河生态示范带。在建成城区泉河景观带的基础上,沿泉河洼地打造生态示范带,建设35公里泉河大道,集生态、交通、观光于一体,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沿岸主题公园,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是老泉河风景带。加快老泉河水体污染的治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营造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建设亲水平台、休闲步道、星级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把老泉河风景带打造成为一条具有生动水景、绿化丰富、优美建筑空间的城市景观长廊,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游憩的城市绿道场所。三是颍河景观带。高标准规划建设颍河风景带,突出生态保护、彰显历史文化,恢复颍州十八景,为市民提供新的休闲休憩场所。配套市民休闲步道,自行车休憩观景点,把颍河风景带打造成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和城市绿道,提高绿色竞争力,提升沿河土地价值,改善承载力与居住环境,塑造水清岸绿,城水融谐的滨水园林城区新形象。规划五河口风景区,开辟颍河、泉河水上旅游线路。

推进四区共建。统筹区内旅游资源,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加大对农村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着力打造商务休闲旅游区、历史文化体验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特色农业休闲区。以阜阳·临沂商城和皖西北商贸城为主导,做大特色商品批发和物流配送,建设休闲渔具、建材装饰、服装鞋帽、家电厨卫等市场专区,积极举办年货、花卉、小商品等交易会,完善商城周边休闲、娱乐设施,建成集商务、会展、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休闲旅游区,通过产业支撑,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深挖颍泉历史文化,建设伍明历史文化旅游区,在保护伍子胥射箭台、运粮河、饮马池、七十二眼井等历史遗迹遗址的基础上,保护开发伍明寺,恢复建设伍子胥屯兵跑马场等设施,打造伍子胥文化体验性乐园,开展各项拓展活动,使旅游与文化互动,让子胥文化活起来。高起点规划建设颍泉文化馆、图书馆,完善文化承载力。加大对猫头鞋制作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艺术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新建行流镇四九起义纪念馆,扩大场馆占地面积,运用声光电技术高标准建设新展馆。建设红军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小小红军训练基地、四九广场、烈士雕像群和纪念碑,把四九起义纪念馆打造成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完善馆区基础配套设施,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提升接待能力,带动周边群众增加收入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上一页:颍泉区统计局协调扶贫帮扶村 开展现场金融扶贫贷.. 下一页:颍泉区2017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