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颍泉新闻
部门动态
镇办风采
区外要闻
公告公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社会专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动态
颍泉周雷雷:致富不忘家乡人,产业扶贫助脱贫
2018-12-25 15:24:30
来源:颍泉文明网
【
大
中
小
】
人物简介:
周雷雷,男,汉族,1982年4月生,中共党员,颍泉区西湖社区人,安徽多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五届颍泉区政协委员。
事迹简介:
外出务工挣到第一桶金后,周雷雷毅然放弃外面的发展前景,利用产业扶贫,回乡栽培食用菌,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目前已成功带动颍泉区25个贫困村脱贫,累计示范带动周边贫困户年均收入达15000元以上。所在企业获3项国家专利,被评为阜阳市优秀扶贫企业。2011年,周雷雷获评全省优秀农民工;2012年,获评 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获评阜阳市科技创新一等奖;2014年,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同年获评 安徽省青年创业奖;201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评颍泉好人。
正文:
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但也是个要做就做好的人,谈及自己毕业后这些年的发展,周雷雷觉得确实有一些成绩,但以后还要尽更大努力通过我的企业,带动更过的人参与进来,致富的同时,为家乡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一直不变的初心。
打工收入不错,但更想回乡创业
下学后,周雷雷到外地的亲戚那里打工。他从事的是室内装修,想学一门手艺,以后不至于饿肚子。开始是给别人干,后来自己包活,2年后,手里有了些积蓄。周雷雷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直有一个创业梦,虽然在外面收入不错,但他还是希望回家乡干出一番事业。
当时家乡很多人种植食用菌,规模很大。2002年,在家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周雷雷与颍泉区食用菌协会接触了,了解食用菌的行情。此后,他把积蓄都用在栽培双孢菇上。
然而,辛勤过后,周雷雷并没有赚到钱,当时种植双孢菇的太多了,双孢菇价格由每斤4元下降到每斤1.5元,种植户根本赚不到钱。
由于赚不到钱,人们纷纷退出食用菌栽培市场,而周雷雷却选择坚持下去,并把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杏鲍菇作为栽培的重点和技术攻关难点。理由是:市场就是这样,有跌就会有涨,大家都不种了,说不定下一年就会涨价。果然,第二年双孢菇价格上涨,周雷雷见到了效益。
投资1000余万元栽培食用菌
周雷雷总结,要想避免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就需要创新。他开始对食用菌的生产和农业技术进行研究,参加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科研的相关工作,经过努力,获得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9年,周雷雷牵头与安徽大学几名大学生一起创办了颍泉区聚隆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1000余万元从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周雷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几年来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搜集信息,广泛发布信息,有效利用信息,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了解食用菌市场需求动态,掌握了食用菌市场的第一手资料,为公司·合作社开展信息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聚隆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广设施栽培食用菌24万平方米,发展食用菌基地600多亩,总投资6000多万元,全产业链实现工厂化立体生产食用菌,已获批安徽省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产业扶贫 辐射周边
了解到全区贫困户还有很多,周雷雷开始琢磨怎么把自己的企业和农民联系起来,自己致富的同时,还能帮助贫困户脱贫。周雷雷结合产业扶贫基地的建设,带动60个集体村分别在5个乡镇设立蛋鸡养殖和蘑菇种植项目,为解决农户不懂技术、不知销路等难题,周雷雷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积极为农户提供优质科技服务,指导农民种植,创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利用公司和合作社平台,请专家为菇农集中举办技术培训班,对食用菌拌料、装袋、消毒、接种、培养管理、采菌分级、包装等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全程培训,让菇农掌握技术要领。另一方面,针对种菇户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疑难问题,组织服务队成员走下去,深入到种菇户生产现场释疑解难,手把手指导。几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菇农上千人次.
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周雷雷以农业循环经济为核心,实现林—草—鸡—菌—肥—粮农业大循环纯立体绿色生态生产。看到农村秸秆到处乱堆乱放,基本没有任何利用;一些养殖大户,每天不知买多少饲料,鸡粪却又不做任何处理,导致周围环境臭气熏天,周围群众也是颇有怨言。周雷雷决心做一个现代化层叠式养殖蛋鸡模式。他利用双孢菇菇渣、鸡粪生产有机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环保绿色生态生产模式。2018年蛋鸡存栏将突破30万羽的规模,年利用秸秆2万吨和30万余只蛋鸡的鸡粪工厂化立体栽培双孢菇,实现日产10吨的规模,在利用菌渣、鸡粪生产有
机肥达到年产2万吨的规模。为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蘑菇和蛋制品的加工项目已在闻集镇落地,他决心通过示范带动为食用菌产业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18年力争产值突破亿元,并在新三板挂牌。
为更好的参与脱贫攻坚,周雷雷采取扶贫小额贷款带资入股分红、特色产业扶贫贷款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目前,已帮助25个贫困村成功脱贫;扶贫小额贷款带资入股80户,贷款金额400万元;特色产业扶贫贷款660万元,带动6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可达3000元以上。多多利企业还提供临时岗位120个,每人每天工资50元,并向周边农户免费提供鸡苗及蘑菇种植技术,以不低于市场价回收产品,累计示范带动周边约300户农民发展种养殖业,户均年收入达15000元以上。
这两年,郊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很快,入夏以来,生态园周边的葡萄园生意一直不错,发展近郊型农家乐前景应该非常乐观周雷雷说到,我打算,多开挖几口鱼塘,在堤岸上种上各种果树,再盖一栋具有皖北地方特色的小楼,把餐饮、住宿各项服务搞起来,这样一来,不仅把这附近的环境整治好了,市民出行也有了一个好去处,又能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他们致富的同时又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劳动价值。
上一页:
虞爱华:在文化融合中建设文化强省..
下一页:
区政协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赴颍上县学习考察城市建..
最新文章
时政微视频丨英雄儿女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保护好黑土地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第一视点丨推土机前“救”下运河艺创空间
今日辟谣(2025年8月25日)
“一城暖阳·城市音乐会”走进阜阳临沂商城
无门槛的室内“微运动”,轻松改变静态生活 | 科学减重一起来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抗战纪念地系列·卢沟桥篇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8月18日—8月24日)
习语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Copyright 2008-2016 YINGQU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颍泉区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10001969号-1
皖网宣备120004号
网络举报中心
自律管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