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田野上的追梦人 ---- 记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阜阳市 老雅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社长宁光雅
2019-04-26 16:15:19作者:余波


   2019年的早春2月,正值全国上下脱贫攻坚如火如荼之际,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颍泉区农机协会会长、阜阳市老雅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社长宁光雅“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的殊荣。


   

   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在他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的追梦路上,身后留下的是这样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荣获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农村专业合作社、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他获得五项国家发明专利,编写出版《农机维修使用保养教材》,市农机局聘用讲师;被选为阜阳市人大代表、当选“颍泉好人”、“公益之星”。

   当地人一提起宁光雅,都称他是阜阳农机界的一个传奇。


凭着对农业、农机的热爱和独有的胆识和魄力,实现一个个“华丽转身”,成为了阜阳农机行业一匹“黑马”。  

   宁光雅,这位被大家称为“老雅”的农民,从手握锄头的"老把式"到新型农机操作维修高手发明专家;从单枪匹马修农机,到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从自家“一亩三分地”,到走南闯北跨区作业"淘金"、传经送宝。凭着对农业、农机的热爱和他独有的胆识和魄力,实现一个个“华丽转身”。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1987年,宁光雅从市农机校毕业后,靠着父亲东借西凑的1500块钱,在宁老庄镇集上开了一家农机维修门市部,尽管场地只有20多平方米,但这成为老雅农机事业的起点。


   “有头脑、有胆识、懂经营、敢打拼”这是大家对他的评价,几年下来,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在农机梦路上演绎着别样风采。2007年起,他联合一批志同道合的农机人员,相继成立颍泉区的第一家农机专业维修协会。为培养了一批实用技术人才,提升全区农机维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他还别出心裁创办了颍泉区第一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期间带领技术骨干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厂参加培训;到洛阳拖拉机厂学习维修技术,建立了厂方与维修网点间的密切联系。至今培训班已办了六十多期,培训人员近5600多人次,他多次联络组织农机技能大赛,通过培训与大赛,促使12人取得了高级技工证书,60人取得了中级技能证书,83人取得了初级技能等级证书。影响辐射到了临泉、界首、亳州、淮北、宿州、六安、内蒙等省内外,宁光雅成为了皖北农机行业一匹“黑马”。

谈起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宁光雅十分感慨:庆幸当时敢闯敢试,是农机圆了他的人生梦想;但感触最深的是党的惠民惠农政策,让他的“农机道路”越走越宽广,驶上幸福的快车道。


老雅的专业合作社,让传统农业向“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现代农业迈进,农机服务走上了大舞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实践中宁光雅体会到:农机要想发展,经营者要想挣钱,只靠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联合起来“抱团取暖”,才能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在当地农机部门的帮助支持下,2008年注册成立了老雅农机专业合作社,颍泉区老雅水利服务合作社,并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在这之前,皖北传统的耕作模式,牲畜耕田播种,用人力车运输,非常费力费事,收获农时都很长,农家人常常累得腰酸背痛。自从有了老雅农机服务,这方圆十里八乡犁地、播种、运输都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不仅很快完成了自家耕地的耕种,还能有很多时间为邻里耕地、种收、植保、运输排灌,额外增添了不少经济收入,初步尝到了农机社会化有偿服务的甜头。看到这几年家乡耕种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他更为自己能够为家乡现代农业发展做些贡献而深感自豪!


   

   靠农机作业渐渐富起来的宁光雅认准了一个理:发展农业机械化大有作为。合作社成立后,农机作业规模逐年增大,他制定实施“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统一维修、统一存放”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为当地和周边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农机作业服务,逐步使传统农业向“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迈进,让农机服务走上了大舞台 。

“安心打工去赚钱,老雅农机代种田”。他推出“菜单型、保姆型、流转型”三种托管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民与合作社双赢的路子,老雅合作社积极为地方政府、农民机手排忧解难,已成为政府的帮手,农民的依靠,机手的“银行”。

如今,老雅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600多人,“机机有事做、人人有活干”。每年完成机耕机收等各类作业10万余亩,社员年均收入5至10万元。实现年产值近千万元,成为一个服务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的新实体,一跃成为全国农机合作示范社。

   他说,每当看到农机手娴熟操作农机,看到客户对服务十分满意,看到合作社成员拿到分红的时候,宁光雅便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的人生价值。


他热心公益事业,把一片真情洒满扶贫路。鼓励他们“加大油门”奔小康,成就人生新梦想。

   宁光雅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忘积极回馈社会。自2003年起就爱上了公益。十多年间,他向50余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爱心帮助,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每年都拿出15000元向当地孤寡老人、老党员、残障人士提供粮油米面及救助资金;2017年扶贫日向宁老庄镇捐献扶贫款3万元,2018年向区镇两级工会捐款4000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民出身的他,深知贫困人群中无劳力、无机械、无资金的艰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他规定:在他流转的土地田间管理中,优先使用贫困户农民,每人每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每年免费帮助贫困户土地耕种、收割、植保1000多亩。如2018年春,为富民村全部免费帮助贫困户97户,唐营村74户进行植保。 2016年金融扶贫带动66户,每户分红3600元,其中有10户分红5000元,分别在枣树行村,许庄村,经过金融带动脱贫40户,还剩余26户在2018年年底全部脱贫。贫困户通过技术培训,贫困户每年可收入15000多元,已经脱贫占90%以上。

   宁老庄镇枣树行村宁克军由于老父亲患病卧床,每年要花不少医药费,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宁光雅得知后,把他吸收入合作社,学习打药、播种、操控无人机技术,加上农闲时干些零工,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宁克军感动地说“俺这样的贫困户就在家门口开农机干活,多亏有了老雅农机合作社提供的挣钱机会。” 宁光雅说,“像宁克军这样的社员,他的合作社有200多人,他们在合作社学习农机技术,不需要自己购买农机,就能有不错的收入。 ”  

   如今他合作社现有各类农机500多台,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会管理的他给每台农机上都装有GPS,每天作业多少清清楚楚,合作社按工作量支付报酬,勤快的农机手从来不缺活干、不少拿钱。用他的话说:“加大油门”奔小康,成就人生新梦想。


精通农机、爱好钻研、擅长创新,他发明了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到各地讲学出书,只有中专学历的“土专家”让知识变成了财富。

   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千方百计建起了老雅合作社的农机综合服务大楼,宁光雅把原来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扩展为“新型农民科学知识培训中心”,建有可容纳300余人的多媒体教室和科普图书室及阅览室等,为培养新型农民服务。

   走进宁光雅的农机大院,就像走进了农机展览馆,各种机械整齐排列一应俱全。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玉米收割机,还有深耕犁、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开沟机、覆膜播种机、无人机、喷灌机……,林林总总500多台套。

   只有中专学历的“老雅”在维修农机过程中,针对农机使用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创新、改进、发明,给农业生产带来好效益。 

宁光雅的专利都具有很强实用性,先后获得了“玉米收割根部截断装置”“农药深度喷洒机”“易调药农药喷洒机”“侧臂伸展式农药喷洒机”“农田喷药装置”等5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每项专利都卖出了好价钱,仅转让专利就收入40多万元;他培养的农机驾驶操作手肖振,获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安徽省创新争先奖……他的合作社办公室摆满了奖杯奖状;他写出了农机人员必备《农机维修使用保养教材》,成为发行量10万本的“畅销书”,还应邀到全国各地讲课传授技术,讲课费不菲。虽不是高学历的科研人员,但他却让知识变成财富。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年过半百宁光雅每走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播下了追梦的种子,收获了圆梦的喜悦。

   如今的宁光雅,已经是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网络上圈粉的“名人”,可他仍始终保持过去那股顽强的劲头、那种风风火火的朴实作风,为了心爱的农机事业,为了明天的乡村振兴,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追逐四季、追逐梦想,引领着农机驰骋在农村广阔天地,奔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上。



上一页:颍泉区召开中央脱贫攻坚巡视整改 工作调度会.. 下一页:安徽日报驻阜阳记者站站长安耀武到三皇社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