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区委副书记、区长虞建斌主持召开区“高铁来了,我们怎么办”专题研讨会议,区领导刘万和、廖越、张振粤、李程杰、李玉洲、邹海军出席会议,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刘金明参加会议。
各位副区长围绕“高铁时代,我们怎么办”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发言。
虞建斌最后指出,首先要明晰高铁时代,带来的是什么。一是带来快捷的交通。高铁让出行变得四通八达、便捷顺畅,将进一步拉近颍泉与全国各地的距离,利于我区融入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之中。二是带来充足的要素。高铁将有效打破地缘限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充分流动、优化配置,作为高铁沿线的重要节点,颍泉将迅速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是带来优质的产业。随着高铁的开通运营,阜阳生产成本低廉、消费市场庞大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会持续增强。四是带来便利的生活。以高铁为纽带,区域之间的交流、交往将更加紧密,外地人员来阜,本地人员外出将更加方便。同时,高铁的开通,如果应对不当可能会出现人才和消费“两个流失”问题。
其次,要思考高铁到来,我们怎么办。一是思想观念上对接,做好大开放准备。迎接高铁时代,推进开放发展、融入发展,“头脑”要先行、观念要先行。二是基础设施上对接,提高承载能力。高铁时代到来后,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力。三是营商环境上对接,打造投资洼地。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四是消费需求上对接,打造旅游目的地。高铁时代将给颍泉带来大量的客流,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要对接这种需求,积极发展我们的商贸、旅游、住宿、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利用区内阜阳生态园、“四九”起义纪念馆等资源,串点成线,打造吃、购、娱于一体的“一日游”、“周末游”等旅游产品。五是人才引进上对接,打造人才高地。要依托产业、高校引进人才,探索建立人才“周转池”等制度、给外来人员预留空间。要利用高铁运输“朝发夕至”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吸引更多的“星期天工程师”、“周末专家”等到颍泉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技术入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六是项目建设上对接,积极拥抱高铁时代。要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高铁经济的特点和颍泉的实际需求,精准谋划和推动全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社会事业项目,以项目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来承接转移的产业、来迎接高铁时代,全力推动颍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