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庆永:三轮车上的脱贫梦
2020-04-28 08:22:26作者:余 波 高 梨

    一辆电动三轮车、一把椅子,一套简单的理发工具就是这个流动“理发铺”的全部家当。一个肢体残疾的丈夫拖着一个精神障碍的妻子和上小学的儿子,不等不要,靠自己的坚强、乐观,志气、勤奋,向人们讲述了脱贫从“头”开始,“剪”出幸福生活的百姓故事。

    他叫苗庆永,家住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杨店村苗湖村。

    帮扶追梦:  身残立志“剪”穷根

    今年45岁的苗庆永,天生的腿部残疾,出了校门后他曾去外面闯荡过,先后去沈阳、山西等地打工但由于残疾走路不方便,无法像村里的青壮年一样干活挣钱。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需长期服药,劳动能力严重受限,儿子还在上小学,家里的生活费医药费开支不少,生活的重担落到了苗庆永一个人身上,艰难可想而知。

    2014年,根据群众评议,苗庆永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残疾人补贴等一系列扶贫政策,使苗庆永一家燃起了新生活的希望。当时的扶贫干部到家里访问时,了解苗庆永原先有个理发手艺,便鼓励他到集上摆个理发摊子补贴家用,而他也下决心改变困境,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剪除穷根,用他的话说:“用泪水让别人的同情,不如用汗水赢得别人的掌声”。

 

    凡人善举:贫困户和敬老院老人理发一律免费

    2015年开始,在村干部的张罗帮助下,苗庆永的理发摊儿开张了,一辆电动三轮、一把椅子,一套简单的理发工具就是这个“理发铺”的全部家当备。备尝家穷滋味的苗庆永,知道贫困户的艰难,他特意做了一块牌子:贫困户免费理发。

    “苗师傅手艺好,价位也便宜,在这里剃头很舒服”这是大伙对他的评价。他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剃头摊子,给每位顾客理发时他都特别耐心,哪怕时间久一点,也要让顾客满意。在他那里理发,很实惠也很方便,乡亲们一律半价。乐观的苗庆永跟他们很能聊得来,小小的理发摊经常围了不少人,大家聊着家常,十分热闹,散发着乡下人特有的快乐氛围。

    由于杨店集和姜堂集错开逢集,苗庆永的理发摊每天都有活干,一般都会有好几十块钱的收入,加上家里其他各项收入,这几年,每年都在3万元的样子,在实现创业梦的同时,他彻底摆脱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穷日子。2018年年底,苗庆永的家中堂屋里,挂上了“脱贫光荣”亮闪闪的牌子。

    理发摊让苗庆永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一次在与田楼敬老院老人交谈中,苗庆永了解到该院几十个老人行动不便理发困难,他决定为老人上门免费理发,他通过村干部联系上田楼敬老院,便每月都带着理发工具到敬老院免费为老人理发,这一坚持就是五、六年。每年他为贫困户和敬老院老人们免掉至少好几千元。

 

    脱贫报恩:想入党为村里的乡亲们多做些事

    2018年底,苗庆永脱贫后的第一件事,是向杨店村党支部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苗庆永在入党申请书里写到,“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我们一家现在吃穿不愁,也看得起病,我感谢党的行动就是也想成为一名党员,靠勤劳的双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村党支部收到这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后,感到既惊喜又开心,残疾的贫困户不仅自力更生当上了摊主老板脱贫,还义务给贫困户和敬老院献爱心,给全村贫困户做出了样子。

    如今的苗庆永仍然在集上摆着理发摊,坚持免费为田楼敬老院的老人理发,看到日子越过越好,苗庆永十分感激,“是党的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帮助我们脱了贫,我一定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早日走上致富路,用实际行动报答党恩,为村里的乡亲们多做些事”。

 

    【微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缺乏战胜贫困的志气和信心。苗庆永利用三轮车上的“理发铺”创业、奋力脱贫的典型事迹说明,只要敢于直面贫困,勤奋上进,就一定能赶走贫穷,战胜贫困,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上一页:宁老庄镇召开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培训会.. 下一页:周棚街道召开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