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移
汛情就是命令。7月26日,在阜阳市颍泉区100多名民兵连续数天的艰苦努力下,阜南县郜台乡曹台村的防汛救援任务任务终于趋向平稳。下午4点左右这支队伍又突然接到紧急支援颍上县抢险任务的命令。百名民兵迅速闻令而动,冒着小雨连夜立即向颍上转移。
颍上县城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古有先贤管仲,今有已故诗人阿红和著名作家戴厚英,为确保颍上县城和城区20万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市防指命令他们迅速集结赶赴颍上待命。
路一程,雨一程,水一程。从阜南县的郜台乡到颍上县的垂岗乡,别无捷径,通路只有一条,走濛堤。一路上,驾驶员谨慎开车,到达住地,吃过晚饭,已经是10点多钟了。多日奋战大家都很疲劳,在待命的这段时间内,大家一进入房间,很快就鼾声四起。
命 令
27日凌晨两点,天色阴暗,飘着小雨。
大家睡意正酣。位于颍上县姜唐湖蓄洪区戴家湖涵闸闸门破损,大水漫灌,5000多人被迫转移,垂岗乡西沙河内河带来涨水压力,情况告急。
接到快速抢险的命令后,颍泉人武部接到立即集结,100多名民兵携带装具集合,乘车一路疾驰,在颍上县防汛办同志的带领下,奔赴离住地有近20公里的垂岗乡西沙河大堤抢险!
垂岗乡西沙河堤坝有3个过堤涵洞,每一个洞口足有一米多,此时,大水正在通过涵洞洞口,由内向外奔涌。必须采取紧急抢险措施,快速堵住湍急的洪水。若不及时堵住,内河的水将会灌进外河,对淮河堤坝形成强大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夜 战
党员打头阵,干部冲在前。在堵涵洞的紧张战斗中,颍泉民兵很快被分成3个小组,在水利专家指挥下,在涵洞口展开夜战。
涵洞太大,水流又急。洞口放入铁篦子,沙袋投进去后,很快被急流冲散。第二组报告情况紧急,跳水用身体堵涵洞!第一组这边,越堵水越大,甚至出现堤坝多处渗水。指挥和带队及时调整方案,由外坡填堵改为内坡精准沙袋投放。第一个跳入激流中用身子堵水的是人武部保障科长柳兆军,闻集镇民兵,共产党员,退役士兵宁成林也紧跳入水中。三个,四个,五个,他们脱去了衣服,赤身堵涵洞,靠近洞口的青年民兵马旭,差一点被激流冲进洞中,被身边的人及时拉住,才没有发生危险。他们一边堵,一边用脚踩实沙袋,涵洞很快被堵住,接着,他们又去支援第三组。
化 险
经过近6个小时的激烈奋战,3个涵洞的险情全部被排除,等他们带着胜利的喜悦返回住地吃早饭时,已经是27的早上的8时。目睹雨夜战洪的当地干群说:雨夜里抢险,敢用身体堵涵洞,颍泉民兵真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