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伞”
2020-08-17 09:39:37作者: 余波 潘金铭 姜一凡

夏日里,在颍泉区闻集镇滑集街往西的两间门面房里,脱贫户马小峰正坐在椅子上,一手拿着控制器电路板,一手拿着电烙铁,聚精会神地焊接。而6年前,他还饱受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的疼痛和煎熬。

  “那时不能干重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动能力,腰腿疼得不能下地,最严重的时候在家里啥也不能干,看到别人都能出去挣钱,心情比较低落。”马小峰说。
  2014年,马小峰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健康扶贫、特色养殖、公益性岗位、残疾人补贴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下,他顺利脱了贫。2016年,他又在合肥做了手术,彻底摆脱了病痛困扰。
  “治疗总共花了15万元,在医院报销过以后,又报了一个大病救助,总的下来个人承担2万块钱左右。”马小峰说。
  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下,马小峰多次参加区残联组织的电器技能培训,很快掌握了电器维修技术。当年,他就在滑集街上开了当地第一家残疾人电器维修店。凭着一手好技术,加上踏实能干,他的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年纯收入有1万多元,生活上吃不愁穿不愁,住房有保障,最起码生活条件好转了。”
  摆脱了贫困,好事接连而至。2018年马小峰娶了媳妇,让他在致富路上越走越有信心。去年,他又被评选为“最美脱贫户”,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阳光致富带头人。
  在颍泉区,马小峰顺利脱贫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真实写照。为了让更多城乡居民病有所医,颍泉区建成了覆盖区、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网络,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中市街道办事处泉颍卫生院,每天都有不少居民来这里看病拿药,进行康复理疗。“现在家门口就医很方便,生病住院新农合可以报销,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也好,我们很放心。”居民陈兰说。
  泉颍卫生院院长曹军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坚持多渠道宣传医保政策,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医保报销信息,医院还设置了‘一站式’结算窗口,就医群众结算报补更方便快捷。”
  近年来,颍泉区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要求,不仅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通绿色通道,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开设“一站式”结算便民服务窗口,还全面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救助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今年上半年,颍泉区共计保障12.92万人次贫困人口(含普通门诊),综合报销 7325.5万元。“351”政府兜底共计保障4700人次,兜底支付131.4万元;“180”项目,共计保障25549人次,“180”补充保障资金支付252.34万元。


上一页:付旭:帮扶工作一刻不耽搁 下一页:熊晓珍实地督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