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周棚街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有关决策部署,通过多举措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提升。
一是做好过渡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机制。精准实施“一户一案”,落实三类户“双包保”制度,实行动态监测。持续开展走访帮扶,深入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行动,共计走访贫困户1.7万(户)次。累计开发贫困户公益岗位320个。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工作,共排查居民15688户,重点排查人群2762户,按照要求纳入动态监管。
二是坚持产业先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辖区内流转土地5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家(种植业),规模流转8264亩,涉及艾草、中药材、高油酸花生等多个领域。积极推动订单农业发展,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年联结基地1500余亩,联结农户1500户,发展瓜果蔬菜订单1000多亩,禽畜产品类订单2000余宗。
三是构建绿色体系,推进生态宜居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禁燃禁放等中心工作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开展“美丽庭院”“清洁农户”评选活动。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对茨淮新河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编制污水治理规划,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铺设了刘庄沟和林庄沟的排污管网,清淤沟塘79个。加大烟花爆竹和大盘香禁燃禁放、秸秆禁烧治理,实现全域零燃放目标。
四是推动文化兴农,培育乡风文明风尚。坚持既要护口袋,还要护脑袋的工作思路,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抓紧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依托,开展脏乱差问题集中整治,实现文明创建常态化推进。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了常营、茨河、社区的文化广场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周棚社区五人制足球场地投入使用。共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23场次,8个社区全部成立广场舞队伍,广场舞大赛如期举办。
五是提升服务水平,分享民生工程保障。加快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1694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70人领取失地保险,1353户享受农村低保救助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养老保险领取待遇和保费代缴全覆盖。完成苗营、刘堂两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改建工作。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有机井261眼、桥梁59座、人饮工程5个、涵闸1座,建设道路122公里,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