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棚街道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按照统筹协调、统筹规划、统筹落实的原则,全面推进“五长制”管理体制建设,努力建立宜居宜业宜游农村人居新环境。
一、统筹协调,实现工作一体推进。以“五长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五长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工作专班及工作职责纳入其中,对“五长制”、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工作,实行组织管理统一化,统筹管理河、林、路、田、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工作。同时,建立街道、社区两级网格管理机制,根据班子成员包片和社区两委包点情况,划分责任网格,对包保范围内的“五长制”、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负责、统一整治、统一监管。建立督导巡查制度,成立工作巡察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和销号。建立考核问责制度,对各项工作实行一并考核、一并奖惩。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集中研究解决“五长制”、人居环境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联席会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保证工作强力推进。
二、统筹规划,打造立体创建格局。为推动“五长制”和人居环境有序高效开展,周棚街道积极遵循以点带面、结点成线、点线成面、多面成片的层次化推进思路,努力以示范点建设、路线打造、片区整治为内容的立体化创建格局。自“五长制”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周棚街道坚持试点先行,要求各社区分别完成一林、一路、一沟(塘)、一庄的样板示范点,每月召开一次现场会,实施现场考评,纳入全年考评成绩,截至目前,打造人居环境村庄示范点8个,样板沟3条,黑化道路2条,新建路肩整治27公里;加大路线改造力度,以五七路、吴邵路、周插路和茨淮新河、沙颍河堤坝路,庆丰沟、老茨河等重要路、河两侧及沿线村庄整治为内容,开展绿化、路肩填补、沟河整治、“五小园”建设等工作,实现重要路河沿线的全面整治。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选定网格化片区,对辖区内水域、林域、路域乱砍乱伐、乱堆乱倒、乱排乱放、乱挖乱取等侵占公共空间、破坏公共设施、污染公共环境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目前已打造环境整治示范片区1个。
三、统筹落实,凝聚环境提升合力。强化资金统筹安排,积极整合水利、交通、林业、农业、土地等项目资金,集中连片、连线治理,集中资金优势办好“五长制”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示范河流、示范林带、示范公路等创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2021年共统筹河长制、文明创建等各类资金265万元。建立五长专管员队伍,街道统筹整合各社区巡河员、护林员、环保信息员、土地监督信息员和交通员,挑选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人员,设立兼职专管员;社区在公益性岗位中,设立专职负责河道、道路、林带、生态环境、耕地和基本农田巡查工作的公益性岗位。加大项目统筹力度,深入实施2021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一镇一业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人居环境整治推进项目,修建道路29.3公里、疏浚沟渠47条、打井223眼,累计投入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极大改善了周棚街道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