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优化农村环境,周棚街道细化工作举措,以“五长制”改革为契机,以改善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为引领,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谋划为先,加强项目督导落地。成立乡村振兴项目专班,实行“双组长”制度,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全面抓、负总责。班子成员针对分管领域,通过向上沟通会商、了解政策、协调落地,向下走访群众、征集意见、自查短板等方式,汇总建立产业发展及项目实施清单,明确责任人、责任社区和完成时限。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听取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集中力量推进项目落地。
坚持统筹推进,打造基础设施网络。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以“五长制”建设为依托,统筹推进以交通网、水利网、信息网、环保网、社区广场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消除难点、逐步提升的原则,交通类项目向道路硬化率低的自然村倾斜,努力实现“村内通”、“组组通”,2021年,共修建拓宽村内道路16条,共计8.5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加大农田整治力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一镇一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修建道路42.6公里、疏浚沟渠48条、打井223眼、修建桥涵200座,配备灌溉机械20台套、变电设备35个。加强黑臭水体整治和厕所改建,打造样板沟3条,整治黑臭水体2处,完成改厕230座。加强村内应急广播管理维护,累计投入资金8.5万元。不断发挥社区文化广场作用,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2场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坚持和谐共存,构建环境生态屏障。以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禁燃禁放、护林护堤等中心工作为抓手,强化工作创新引领,用心建设生态美丽周棚。积极开展社区一林、一路、一沟(塘)、一庄的示范点创建,坚持每周调度、评比、兑现,打造人居环境街道示范点8个、村庄示范点32个。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黑化道路2条、新建路肩整治27公里,组织评选清洁村庄59个、清洁农家8225户、美丽庭院1029户、星级文明户160个,2人获得“颍泉区优秀新乡贤”荣誉称号。强化林堤保护巡查,对毁坏林地、堤地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茨淮新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市“清四乱”整改2处,推动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坚持产业配套,增强农业发展动力。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为目标,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争取项目落实和布局,2021年,周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围绕艾草产业发展,争取一镇一业和产业发展项目2个,资金1300万元,艾草产业化发展更进一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西瓜、韭菜、特色蔬菜、草莓、高油酸花生等大规模产业发展基地,修建田间道路9公里,配套机井25眼、变压器5个,各类产业种植面积新增3715亩,华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鲜之隆种植专业合作社、恒润家庭农场成功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