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市街道始终坚持把非公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夯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党建品牌效应为目的,不断夯实非公党建基础,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开展一次述职评议。积极发挥街道党工委“兜底管理”作用,将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党的建设述职纳入街道年度述职评议,既述理论学习武装和组织建设基础,也述开展活动情况和经济发展能力,对全体非公企业党组织进行一次“年度体检”。通过“问诊把脉”,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实效性,激发企业前进动力。
扎实推进“两个覆盖”。全面优化区域党建布局,严格按照区委非公工委部署要求,通过系统核实、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对辖区内各非公企业进行定期摸排核查,鼓励、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主动“亮身份、做表率、显担当”,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2年以来共成立11家非公企业党支部,确保党的工作全面有效覆盖。
重点关注三类群体。一是关注物业服务企业群体。探索打造“非公党建+红色物业”新品牌,推动党员职工人数达到3人的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将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建设成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目前街道已成立碧桂园物业等15个物业党支部。二是关注新就业新业态群体。针对新就业群体从业人数多、经济要素活跃、流动性频繁等突出特点,创新方式方法,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暖心驿站”,提供饮水、扫码充电、看书学习等暖心服务。全面摸排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驾驶员党员人数,截至目前已成立2个网约车驾驶员党支部、1个运输业党支部,不断延伸党组织“工作手臂”。三是关注非公党务工作者群体。采取“集中轮训+个人自学”“线上+线下”“课堂教学+实地参观”等方式,对“三会一课”如何规范记录、党支部换届具体流程、党费收缴中的注意事项等业务进行专题培训,提升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2023年以来举办2期发展党员培训班,指导15家非公企业党组织顺利完成换届,进一步筑牢非公党建“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