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跟着晏欧苏 一起游阜阳
2021-05-19 16:57:06作者:尚原野/文 庞诚/摄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颍州西湖、颍上八里河、界首植物园、阜南四里湖、阜阳野生动物园等地,领略春夏之交的美丽风景。阜阳作为滨水园林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早在900多年前的宋代,一代文豪晏殊、欧阳修、苏轼就慕名来到阜阳,徜徉于颍州西湖、会老堂、小汝水(泉河)、中清河、焦陂等地,创作了大量流转后世的经典诗词。今天,让我们跟随晏殊、欧阳修、苏轼的作品,一边欣赏诗词佳作,一边游览9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如画美景。

  
颍州西湖多吟咏
  今年“五一”期间,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南区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工程建成试开园。到这里看水、看古建、看绿植,成了市民本地游的首选。
  “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这是庆历四年(1044年),晏殊担任颍州行政长官时创作的《相思儿令》中的句子,说的就是西湖春潮涌动、碧波荡漾、芳草丛生的美景。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这是900多年前,时任颍州知州的欧阳修《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中的句子,诗人以独到的视角表达了对西湖景物的喜爱,似乎早与颍州结下前世缘分,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作为晏殊的门生,欧阳修的颍州情结浓得化不开,退休后终老于此,创作了约百首与颍州有关的诗词。
  从聚星堂前紫薇花,到飞盖桥玩月,再到西湖竹间亭,欧阳修与阜阳有关的诗作中,不止一次提到颍州西湖的景致:“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聚星堂前紫薇花》)“余晖所照耀,万物皆鲜莹。”(《飞盖桥玩月》)“雨多苔莓青,幽径无人寻。”(《竹间亭》)

  
诗意不减会老堂
  如今的阜阳生态园中南部,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欧阳修故居——会老堂。熙宁四年(1072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寓居在颍州西湖六一堂。第二年四月,年近八旬的前副相赵概从河南商丘到阜阳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就将六一堂西侧的会客室加以整修,作为接待赵公的场所。听说这件事后,时任颍州知州吕公著也前来看望,欧、赵、吕三人会于此堂饮酒、赋诗,吕公著有感于二老相会,为此堂题匾额“会老堂”。
  “遂令颍水之滨,复见德星之聚。里闾拭目,觉陋巷以生光;风义耸闻,为一时之盛世。”这些句子出自欧阳修《会老堂致语》。900多年前的颍水之滨,有这样一个雅集所在,对文人墨客而言算得上饮酒、赋诗的好地方。
  会老堂现存建筑不多,基本保留着上世纪的格局,观后让人心生仰慕。“公能不远来千里,我病犹堪嚼一钟。”这是欧阳修《会老堂》一诗中的句子,既是对赵概表达内心的感激,也是对自身的一种勉励。可以说,人们来到会老堂参观,更多是怀着对欧阳修的崇敬之情,而且,这种崇敬在文人心中已经延续了很久。

  
泉河绕郡十余里
  早在930年前,苏轼刚担任颍州知州时,就写过《泛颍》一诗:“我性喜临水,得颍意更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据考证,令苏轼为之流连忘返的“河之湄”,是颍河的支流的——小汝水(今名泉河)。
  在1938年以前,泉河经白庙至阜阳城北,向东注入颍河,原有的河道就是现在的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938年,白庙至阜阳城北的泉河被黄泛泥沙淤塞。新中国成立后,阜阳专区治淮指挥部于1952年冬至1953年春,对坎河溜至三里湾泉河口淤塞段实施裁弯取直工程。
  苏轼在《泛颍》一诗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泉河美景:“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2008年,泉河风景带开建,现在看到的泉河风景带就是当时新建河道的堤坝。项目规划东起泉河、颍河交汇处,西至颍州西湖,全长约15公里,曾经是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绵延最长的带状开放式公园之一。2010年,泉河风景带一期工程(泉河、颍河交汇处至南京路泉河桥)全长4.2公里向市民开放,绿地面积接近80公顷。

  
千年古镇醉焦陂
  跟随欧阳修、苏轼泛舟清河,一路向南就是一个因酒而兴的好地方——焦陂。现在,从阜阳市区出发,沿S252省道向南行驶约40分钟即可到达。这里地处清河与润河交汇处南侧,自古以来就是水系发达的地方,至今保留着欧阳修派人疏浚过的九龙井(焦陂酒厂院内)。
  “焦陂荷花照水光,未到十里闻花香。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鲙如玉。清河两岸柳鸣蝉,直到焦陂不下船……”这是欧阳修《忆焦陂》中的句子。
  欧阳修在颍州知州任上共约一年零四个多月,其间曾多次乘船沿清河(今中清河),过润河到焦陂体察民情,游览风光。与颍州有关的约百首诗作中,《忆焦陂》《新春有感寄常夷甫》《伏日赠徐、焦二生》《绝句》等直接或间接提到了“焦陂”。
  在欧阳修仙逝20年后,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出知颍州,他与签判赵德麟等官吏率领民工,疏通了州城经清河过焦陂通往淮河的通商漕运水路,同时为颍州西湖保持正常的水位涵养了充足水源。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千夫余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这是苏轼《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中的句子。从西湖到焦陂,苏轼循着恩师欧阳修的足迹款款而来,在颍州大地上留下了数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为当地开发旅游资源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轼赞颍州西湖
  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闰八月,欧阳修的门生苏轼知颍州,次年知扬州时,一直牵挂着颍州西湖疏浚工程,在《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徳麟有诗见怀,次其韵》一诗中,苏轼写道:“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在苏轼笔下,颍州西湖除了与杭州西湖难决雌雄外,到颍州西湖月下听琴也是另外一种雅致情趣。“水天浮四座,河汉落酒樽。”苏轼在《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座客》一诗中描绘了月下的颍州西湖:那时水天一色,听琴人好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分不清远处的天和近处的水。银河倒映在酒杯里,撒下一片星星点点的光,恍若落入凡间一般。
  “谡谡松下风,蔼蔼陇上云”(苏轼《见和<西湖月下听琴>》),描述的是苏轼到颍州西湖月下听琴,还听到微风吹过松树,看到湖边幽暗的云霞。这样的画面,在今天的颍州西湖也能看得到。

上一页:【阜阳日报】惠泉社区有个全能“奶奶帮”.. 下一页:【安徽文明网】颍泉区:厚植道德沃土 绽放“好人..